首页  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简介

作者:    日期:2025-07-28

同济大学交通隧道课题组的前身是原同济大学铁道工程系施工教研组和“上海铁道学院”隧道工程教研室,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

1958年~2000年,“上海铁道学院”与后来更名的“上海铁道大学”隧道工程教研室承担了铁道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的“铁路隧道”、“铁路隧道课程设计”、“隧道防水”、“爆破工程”、“隧道病害与防治”、“工程经济与管理”等课程教学工作,以及每年的铁路隧道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也承担了一些科研工作,培养了硕士研究生近10名,为培养铁路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先后有陈马可副教授、杨镇夏副教授、吴德康副教授、俞汝法副教授、吴逸群副教授、周顺华教授、沈中其讲师、杨新安教授、张定教授、张汉卓讲师等在本教研室担任教职。此后,隧道教研室和结构室戚震华教授、方永明教授的研究生同在一个课题组数年。

2000年到2024年8月,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铁道建筑系调整到新组建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并更名为“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研究生招生专业为“道路与铁道工程”。

2024年9月,同济大学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和磁浮中心合并成立“交通学院”,“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与“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合并成立“交通设施系”。

自本世纪以来,适逢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除承担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铁路隧道”、“铁路隧道课程设计”、“隧道工程”、“隧道病害与防治”、“城市隧道工程”等课程教学以及本科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以外,结合国家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承担了“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狮子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与对接技术”、“甬舟铁路“一桥一隧”建造及运维关键技术研究”、“朔黄铁路重载铁路隧道服役状态智能评估及运维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壁板坡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合肥地区浅埋暗挖隧道关键技术与风险控制研究”、“软土地区承压水基坑突涌计算模型及突涌控制参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80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名。

在当前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动下,秉承百年同济“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本课题组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将继续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同济贡献。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7159号